记录藏区同胞十年的生活变迁
2005年5月2日10点43分,星期一,代吉和弟弟妹妹们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坡上匍匐前行采挖虫草,每天都要在潮湿的草甸上爬来爬去,时间长了手和膝盖都会疼痛。原本该坐在教室里上课的他们,每年5月至6月这段时间都不能去学校,尽管老师们挨家挨户地喊这些孩子到校读书,但最终都无功而返。据当地虫草区的商贩们介绍,从80年代中药市场放开后,藏区冬虫夏草的价格逐年涨价,截至2004年年底,每公斤冬虫夏草的平均价格高达8万元。
2005年5月7日18点03分,三步一跪磕长头的达杰才仁打算停下来在路边休息了。据达杰才仁告知,他是2004年5月份开始从老家出发的,每天磕长头的时间都不会少于8个小时。为了这次朝拜,他卖光了家中所有可以变卖的东西,和弟弟一起开始了朝拜之路。他的弟弟负责在前方拖着板车拉运他们的行李,行李也极其简单:衣物、帐篷、锅碗和简单的食物。他也坦言整整一年时间的磕长头让他身体的关节严重受伤,特别是双膝,每次下跪的时候都疼痛不已。按照他的朝拜路线,他可能还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在路上的达杰才仁把生死看得很淡,如果死在路上也值得了,但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会遵从佛陀的教诲,摆脱轮回之苦,修成佛道,祈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
2006年4月28日6点46分,已经怀孕5个月的巴毛很吃力地用竹篓把自家门前的雪背到外面去,她已是五个孩子的妈妈了,在她家门口不远处的土墙上醒目地写着:“自愿少生一个孩子,政府奖励3000元。”巴毛不认识汉字,她也明白孩子生多了女人受累,可她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肚子,怀上了就必须要生,她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自己不再生孩子。在当地,居民们都信仰佛教,信佛的居民们绝不接受堕胎,他们认为,堕胎就是杀生,是重罪,不仅会下地狱,而且活着的时候也会倒霉一生。
2006年5月6日15点02分,东周和他的爱人忙着用马车运送修建房屋的泥土,由于当地还没有通乡公路,居民大都以牛马为交通工具。这里属于农业区,祖辈们以种地为生,但随着近年虫草价格上涨,挖虫草逐渐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种地反而成了副业。农业区周围的山上很少有虫草出现,只有小部分区域的山上才可以采挖到优质虫草。为了采挖虫草,他们不惜每人每年要花1000多元来办理虫草采挖证。现在正是上山采挖虫草的季节,可是东周两口子并没有上山,东周的眼睛不好,一天下来有时候连一根虫草都挖不到,而他的老婆怀孕7个月了,也无法弯腰爬行挖虫草。
2007年4月29日11点06分,四朗多吉正带着亲人们耕种土地。虽然当地山大,但是可耕种土地面积很少,当地的高寒气候也直接导致庄稼产量不高,加上他们对洪水和干旱之类的灾害也无能为力,一般情况下只能求助于神佛,耕地收入十分微薄。四朗多吉打算耕种完土地后就到城市打零工挣钱,他的这个想法在村里属于超前的。村里的部分居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当地的县城,老人们的想法很简单,城里没有土地可种,自己也不认识汉字,到城里吃啥?
2007年6月5日15点49分,三布罗和他的爱人站在公路旁叫卖新鲜虫草,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摆脱虫草商贩压价,想把虫草的价格再卖高一点儿,当然,他这样做也面临着被虫草商贩打骂的风险。今年的虫草价格创造了历史新高,每公斤的价格已经上升至19万元左右。虫草价格的快速上涨,也让居住在原本无工业,也无商业的高原虫草区居民们看到了发财的机会,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婴幼儿,能上山的都上山了。然而,虫草价格上涨并没有给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购买虫草采挖证的费用增加,采挖人数的大量增加、虫草的日益减少也让虫草区的居民们收入减少,甚至有些居民们不仅没有挖到虫草还倒贴购买虫草采挖证的费用。
2007年6月13日17点51分,扎西让布和家人们一起把满满一车生活垃圾丢到东俄罗理渠河内,垃圾中的塑料方便袋占据了一定的份量。当然,这样的情景在当地不属于个案,集镇上的居民大都会把各自的生活垃圾倒进河内,垃圾多了,河道里臭气熏天,发黑的河水里连鱼虾都极其难见,高原农村和内地农村同样遭受着大面积的垃圾污染。
2007年8月26日21点57分,不知名的流浪者准备休息了。在县城周围,流浪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流浪大致是疾病和精神刺激所致。四处流浪的他们处境大致相同,最终的结局都是病死或者冻死。流浪者的生活和遭遇不被周围居民关心,甚至还发生流浪者打骂扰民的事情。他们为什么叫流浪者?因为他们没有家,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们沟通,给他们温暖,只能继续流浪在主流人群之外,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2007年9月8日8点18分,13岁的措毛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把牧场的牛粪收集到一起,然后用双手把牛粪涂抹在草甸上晒开。牛粪是牧区的主要燃料之一。措毛和她的亲人们常年生活在边远牧区,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集镇,没有电,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牧区的女人们承担了大部分的劳动,不仅要养育后代,还要上山放牧,包括端茶做饭的家务事也基本上都是女人们在做,而她们却很少抱怨,除了牧场周围外,她们几乎不去其他的地方。
2008年6月25日10点43分,9岁的才旺求周在教室里充当临时老师。他所在的村小就读学生不足30人,全校只有一名代课教师,一个班级。遇到代课老师因事不能来学校上课的时候,才旺求周就当起了小老师。受当地宗教影响,当地有部分就读小学的孩子们会在中途或者适龄读书阶段就到寺庙出家为僧,这也是让当地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情。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硬件落后、师资匮乏等因素,也影响到家长让子女读书的积极性。
2008年7月8日7点30分,伦珠和他的工友们一早就赶到寺庙工地,开始打磨石块。他老家的海拔1800米左右,为了挣钱,他跑到海拔大概在4000米左右的高原工作,虽然他在这里修建寺庙已经有十一年的时间了,脸上的肤色已经晒得和当地人基本一样,但他还是不适应,高海拔导致的缺氧让他吃不好睡不香。伦珠虽然是专门修建寺院的,但他认为寺院修建太多不是好事。按照常理,寺院多活佛多是件好事,可以为当地人更多地主持佛事,并为当地修行人提供教导和支持。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活佛们都很忙,忙着去做到内地招收新弟子、筹集善款修建寺庙这一类的外事活动。活佛都外出了,寺院无活佛成为常态,进而会导致部分信徒,特别是青年一代宗教意识淡化。
2008年7月9日9点02分,72岁的扎西才措老人用手轻轻抚摸着生病的小牦牛,她所养的小牦牛应该属于典型的包虫病症状,该病是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的慢性寄生虫病,可以在牛羊、犬类动物及人类间传播,一旦感染包虫病,人类和动物的死亡率都很高,因该病导致的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游牧居民最大的特征就是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几乎与现代文明隔绝,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文盲率较高。牧区位置的偏远和封闭造成了医疗和防疫的严重滞后,像扎西才措这样的牧区老人还有许多,她们一辈子都生活在牧区,外面的世界几乎与她无关,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一次。
2009年6月26日17点51分,满身灰尘的尼玛旺索正在雕刻玛尼石,为了学会这门手艺,他已经跟着师傅学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由于这种手艺属于高原藏区的专利,他打算出师后和师傅一样依靠雕刻玛尼石为生。不过,私底下他表示,他不喜欢这门手艺,雕刻过程中的灰尘太大,他的师傅因为吸了太多灰尘导致现在呼吸困难。虽然尼玛旺索有意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但他很迷茫,不懂汉语,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还能干什么?
2009年7月16日15点00分,在尼姑寺出家的多杰桑毛在房屋前席地而坐,她的左手拿着小木棍在泥土地上来回划着圈圈。她三岁不到就被父母送到寺庙出家为尼,前后闭关两次,每次三年。虽然她已经闭关结束,可以下山到集镇上走走,但她的上师不允许她们四处走动,走得多了,看得多了,容易被外面的物质世界感染,就不会安心念经修行了。像多杰桑毛这样出家为尼的女孩还有许多,在当地,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子女,家长会考虑让其中的一个子女到寺院出家修行,他们认为,出家为僧,功德无量。
2010年4月16日13点42分,丁增南加和寺院里的僧人们花费5个多小时从倒塌的废墟里扒出一具遇难者遗体,他们找来一床棉被把遗体包裹好,小心翼翼地抬出废墟,他说,这也是留给死者最后的尊严。丁增南加不是玉树本地僧人,“4·14玉树地震”发生后,丁增南加和寺院里的僧人们一起租了一辆面包车赶赴一千公里之外的地震灾区参加救援。本次7.1级地震共有2698人遇难。
2010年4月20日13点41分,风沙特别大,19岁的俄金卓玛和哥哥姐姐们依旧在公路上叩首朝拜前往拉萨。“4·14玉树地震”中她的双腿受了伤,走路都有些艰难,考虑到她的腿还没有康复,这次朝拜家人原本打算不带她的,毕竟从玉树朝拜到拉萨最快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可是她说什么都要一起去,就是爬也要爬到拉萨去,她希望通过发愿叩首朝拜来祈求佛祖护佑活着的人们幸福平安,保佑受伤的同胞早日康复,希望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都能早升极乐。
2010年7月13日10点32分,永丁江措和他的邻居们赶着各自家的牦牛前往寺院,眼下的牛羊也是肥壮季节,这些牛羊也是他的父辈们辛苦放牧所得,按照内地人的说法,也是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留下来的家产。他们要把这些牦牛贡献给寺院里的活佛,寺庙里的管家也在几天前找到了买家,等他们把牦牛贡献给活佛后,管家就一次性出售给买家。在当地,给活佛的经济供养仍然以实物为主,主要以牛羊和酥油为主,个人或家庭有事请求活佛时,无论给孩子起名、卜算、诵经都需要有一定的供养,数目从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往往是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和心意来决定。
2010年7月25日11点03分,62岁的旦真牵着他的骆驼坐在路上四处张望着,受玉树地震的影响,最近的游客比较少。旦真在景区周围做牵骆驼的生意已经有十多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只拍照不骑骆驼不要钱,后来牵骆驼照相的人多了,就开始收钱了,现在拍照每人每次10元钱,如果想骑骆驼走沙漠,来回半个小时左右,每人每次100元。旦真是景区周围的农民,随着游客增多,他也不再种地了,完全靠牵骆驼为生。谈及当地旅游,旦真欲言又止,游客多了,骗子也多了,为了让游客多掏钱,各家旅行社打起了价格战,采取强制购物等手段挣钱。不仅如此,各路“神仙”也都出来了,算命大师、中医大师、风水大师之类的应有尽有。旦真也担心,再这样下去,上当的人多了,以后谁还敢来此地旅游?
2011年7月21日9点52分,虫草商贩更求罗周一大早就来到县城街道收购虫草,这段时间上山挖虫草的老乡们都下山了,不宽的县城街道挤满了买卖虫草的人。虫草价格连续上涨,让当地居民们和虫草商贩为之疯狂,如果想到虫草多的区域采挖,需要花费数千元购买虫草采挖证。每到采挖虫草的季节,附近的居民拖家带口,只要有力气爬山的人一般都带上帐篷和干粮上山开挖。更求罗周有些担心虫草价格无节制地上涨肯定会出现问题。如今当地居民收入过分依赖虫草,然而过度挖掘虫草会破坏高原脆弱的草原植被,使得草原沙漠化越发地严重,虫草的数量也越挖越少。假想一下,如果虫草没有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从何而来?没有了经济收入,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
2011年7月27日12点46分,西然卓玛和同学们坐在校园废弃的水池旁吃午饭。从下个学期开始,他们就读的村小就要合并到县城小学了,按理说是件好事,毕竟村级小学老师缺乏,配套设施跟不上,影响孩子们接受正常的教育。但让老师头痛的是,合并学校后,由于到校路途遥远,家长们只能依靠摩托车接送孩子,家长累,孩子也累,进而导致部分家长不支持孩子继续读书了。在当地,家长们不重视教育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有部分家长开始时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花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把子女送到学校,但孩子成绩却不太理想,绝大部分初中毕业就不再读书了。这部分孩子的眼界自然比文盲父辈们开阔了许多,起码会说汉语,但他们宁愿在街头游荡,也不愿意回到牧区放牧或者农村种地,这让部分家长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2011年7月29日12点19分,67岁的义西生格老人在佛塔前制作佛器。老人没上过学,在牧区生活了一辈子,如今年事已高。老人从去年5月份开始从牧区搬到山下的村庄居住,老人生活很有规律,吃饭、念经、转佛塔,每天如此。提起她的孙子们,老人有些不高兴,孙辈们每天都忙着外出做生意赚钱,忙得连念经的时间都快没有了,宗教意识和情感逐渐淡化。一边是传统的宗教文化,一边是现代化生活,这其中的心理矛盾不言而喻,物质追求重要还是精神追求重要?还是既要物质也要精神?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困惑。
2012年7月16日16点17分,曲尼让姆和两个妹妹在青稞地里徒手拔除野草,下地干活儿已经成为当地女人们的专利。曲尼让姆居住的区域属于纯农业区,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依靠土地维持全家人的温饱应该没有问题,但想要有多余的钱用就没这么简单了。一直以来,藏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央政策的倾斜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受制于当地的高原环境和人文环境,当地工业化进程相当缓慢,农牧业生产依然处于原始状态,所以当地部分青壮年也开始考虑到城镇或者内地打工赚钱。但受制于自身的语言差异、文化水平、生活方式、劳动技能等不利条件,其就业空间大大受限。
2012年7月19日17点51分,自愿到寺庙参加劳动的西然卓玛和同村邻居们紧张地劳动着,寺院活佛从大城市的弟子们那里筹集了一大笔善款,开始大动土木修建寺庙。与此相反的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乡镇医院乃至县城医院的环境远远落后于寺院,也有人建议当地的活佛少建几座寺院,多修建几所学校或者医院。对此,活佛们有自己的看法,医院也好,学校也罢,那是政府的事情,与寺院无关,能够筹集更多的善款把寺庙建得更辉煌,他的功德才更大。
2012年7月30日17点05分,54岁扎西平拉和爱人在刚刚耕种过的土地里清除杂草,他最小的女儿刚刚考取了内地的一所大学,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让他着急,依靠种地,绝对负担不起女儿在大学期间的各项费用。他的家坐落在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他也尝试过在景区周围做小买卖,但最终还是亏本了。景区旅游业的兴旺和巨大的投资机会,使得大量内地的非藏族群体涌入景区寻求发展机会。由于资金、技术和知识水平的优势,他们在商业、服务业及旅游业等各领域都占尽先机,逐步成为藏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景区周边的农牧区不仅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反而被边缘化,当地居民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在增加。
2012年8月1日11点59分,樟木口岸,和往常一样,身背货物的拉珍往返于中尼边境。拉珍不认识汉字,只能做帮商贩运送货物的工作,她的姐姐上过学,在边境从事游客服务,收入高于拉珍。值得一提的是,从事背夫这样工作的似乎以妇女居多。拉珍出生于樟木,是土生土长的夏尔巴人,她的祖辈们都依靠农牧业为生。近年来,随着边境贸易的升温,许多领域都被内地商贩垄断,为了摆脱贫穷,小部分夏尔巴人开始尝试经商,但发财者少,失败者居多。随着当地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当地藏区民众试图赶上时代的步伐,但他们却明显感到无力和不适。
2012年8月2日11点58分,次仁穷达用马车拉送油料,她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商店,除了日用商品外,最好销售的就是汽油。曾经的游牧民族外出大都骑马,如今,马匹都被摩托车代替了,但摩托车造成的交通事故也越发严重。现在牧区或者乡镇及其县城,已经很少看见骑马行进的场景了。摩托车多了,汽油便成为紧俏商品,有关系的当地居民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购买汽油,然后把汽油从很远的地方拉回家销售,虽然这些油的品质很差,且价格很高,但销路仍然很好。
2013年7月10日10点16分,南加次仁和工友们在矿井下忙碌着,见不到太阳,更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他们的工作属于典型的高危职业。他们所在的矿井海拔在5000米左右,按照他们的说法,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挣钱。到底该不该开采高原矿山?一直有不同说法,如果这样开采矿产资源发展本地经济,并为发达地区输出资源、提供发展后劲,那么高原将来就有可能面临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局面。特别近5年的时间,一些老板们来高原投资矿业,等投入重金开采后才发现,矿产储量并不是很理想,开采出来的矿石由于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成本猛增,亏本者占绝大多数。
2013年7月15日15点51分,边巴云旦和他的朋友忙着玩骰子游戏,边巴云旦的手气不好,输了一百多元钱,为了能把输掉的钱赢回来,他必须继续赌下去。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赌博在当地发展迅速,“钱多大赌,钱少小赌”的思想开始在青壮年间流传。饮酒、对歌和跳舞是当地居民闲暇时重要的娱乐活动。当地人,尤其是农村居民,他们喝的酒基本都是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制作环境简陋,卫生条件也很差,虽然酒精度数低,但喝上两斤后,自然就醉了。如果年轻气盛的人喝多了,打架骂人的事情还是无法避免。
2013年7月24日18点22分,藏獒饲养员达瓦和往常一样来给藏獒们喂食。此刻,藏獒园的老板正在四处联系买主,藏獒价格的急剧下跌让许多老板们欲哭无泪。上世纪90年代,沿海城市“新富阶层”的兴起,藏獒逐渐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伴随着藏獒知名度的提升,藏獒的商业价值几乎被挖掘到了极致。甚至传言,一个獒园半年内赚取的利润可以超过一些中小型企业一年的收入。这样的“神话”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或者外地人选择投资藏獒养殖。盲目炒作过后,藏獒的泡沫市场终于破灭。
2013年8月16日18点51分,放学后的扎西多杰看着两位小兄弟扭打在一起,一旁的他忙着督战。扎西多杰就读小学五年级,成绩很差,在同学中他属于“老大”的角色,如果他的兄弟被人欺侮了,他绝对会带着一帮小兄弟们上门报仇,打不过就拿刀子。在当地部分县城,或多或少都可以听闻一些关于当地黑老大的传闻,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值得关注的是,近年随着虫草价格的不断上涨,两县之间为了争夺采挖虫草的利益而引发的伤亡案件逐年增多。为了减少伤亡案件,当地政府在虫草采挖期间都会派工作组驻守采挖虫草现场,维护秩序。但因山大沟深,人员分散,伤亡案件一直无法避免。
2014年10月3日9点45分,次吉拉姆在寺院门口售卖松柏枝叶,信徒们购买后把枝叶放进焚烧炉点燃,化成一柱烟祈求得到祝福。次吉拉姆来自边远牧区,因为身体的病痛,才被迫离开牧区来到寺院门口售卖松柏枝叶,维持她和子女们的生活。在牧区,居民们的婚姻观念比较原始,“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当地单亲、孤儿等问题也较为突出,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众多子女一起艰难生活的家庭不在少数。如果想要比较全面的解释,我想,需要很长很长的篇幅。就像当地人说的,没有电,看不了电视,用不了电灯,天黑了你还能干什么?
2014年10月22日16点54分,蹲在街边的扎西忙着切割反腐宣传展板。扎西所在的广告公司近几个月一直很忙,大都是各单位定制的各种各样的反腐宣传标语或展板。中央政策和财政大力倾斜高原,进而导致部分领导多了一些贪污机会。扎西的老家地处牧区,他同村的很多农牧民如今仍然过着游牧生活,生活异常艰苦,高寒的气候环境使他们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各种疾病。政府也拨出专门针对牧民定居工程的款项,让牧民从牧场搬下来居住,逐渐不再过分地依赖放牧为生。通过这项政策的实施,的确可以提升牧民的生活质量和草甸生态的保护力度,可是大部分牧民也有一些疑惑,除了放牧外,牧民还能干啥?不放牧吃啥?
2014年10月27日13点15分,达娃央拉和妹妹一起编制毛毯,她们纯手工编织的毛毯销量不错,但近年来价格一直不理想。由于纯手工费时、费力、费眼,产量一直无法提升,平均折算下来的工资很低,这也让当地参与者越来越少。达娃央拉的居住地属于纯农业区,没有牛羊,没有虫草,没有工商业,只能依靠农业为生,如何脱贫致富,也让当地领导伤透了脑筋。
2015年5月10日17点06分,在尼姑寺院念经的桑吉拉毛还要照看她弟弟的孩子,她的弟弟和弟媳到县城采购物品打算上山采挖虫草了,由于弟弟的儿子尚小,弟弟和弟媳只能把孩子送到寺院里,让出家为尼的姐姐照看,这样的情景在当地寺院已经不足为奇了。
2015年5月14日12点39分,刚刚2岁的卓玛在草甸上大哭起来,她的妈妈忙着四处寻找虫草,根本没有在意她的哭闹。更让卓玛妈妈苦恼的是虫草的价格,从去年开始,虫草价格一路下跌,她想多卖钱,只能多挖虫草。可是挖的人太多了,为了多挖几根虫草,她想尽了一切办法。在当地虫草采挖区,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虫草价格下跌,他们的看法很一致:中央反腐得太厉害了,贪官们不敢吃虫草了。
2015年5月21日11点05分,虫草商贩才江很挑剔地选择新鲜虫草,价格一压再压。虫草价格的下跌让他不敢大量收购,去年高价收购的虫草最终都以低价卖出,让他亏了老本。从最早几分钱一根的虫草逐步上涨到几十块钱一根,原本无人问津的虫草发展成如今的高档营养奢侈品,当地居民受益的同时也逐步演变为依赖挖虫草为生。辛辛苦苦耕种三亩田,还不如采挖虫草来钱快,这种现象也导致了耕地荒芜严重。由于当地居民们没有多少理财意识,居民家中很少有银行账户,家中有存款的更少见,一旦遇到家庭突发变故,往往无力面对。如今,经济不景气,虫草价格下跌了,虫草产区的人们开始焦虑起来。
注:本文所写藏区包含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本次助学范围也包含以上几省。
该地区贫困助学和物资项目捐助计划:
1、锡钦小学2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查务小学21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3、拉孜中学112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4、拉孜中心小学2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5、柳乡小学2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6、芒普小学2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7、彭措林小学2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8、曲玛小学25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9、热萨小学2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0、拉孜完全小学76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1、扎西岗小学2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2、扎西宗小学2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3、第一民族中学77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4、第二民族中学93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5、第一完全小学32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6、第二完全小学52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7、第三完全小学22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8、香达小学96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9、该地区在校贫困学生需要书籍、字典,以及各类文具捐助。
20、该地区所属村民居民、贫困人群新旧衣服、被褥、鞋子等物资项目捐助。
感恩中国网站助学捐助方式:
请把您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或者工作单位以及所要捐助的贫困生编号、您选择的助学类型发送电子邮件到zhangrenjie@owecn.com以便我们备档。
爱心助学类型分为以下几类:(该同学默认捐助类别为B类)
B类:捐助贫困生至高中毕业(初中毕业以前每学年600元,高中阶段每学年1200元)。
C类:捐助贫困生至大学商议(初中毕业以前每学年600元,高中阶段每学年1200元。贫困生如果考取大学,贫困生家庭、捐助者及感恩中国共同商议资助该生大学学费及其在校生活费的具体数额,捐助者独自完成大学阶段捐助)。
D类:捐助贫困生至大学(初中毕业以前每学年600元,高中阶段每学年1200元,大学阶段每学年1800元,大学阶段捐助额超出1800元的部分,由感恩中国寻找另外一位或几位捐助者共同捐助)。
物资捐助方法:
如果您想单独捐助衣物、书籍、药品、文具等物资,请把您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或者工作单位以及捐助的物资清单、数量、适合的季节和年龄通过电子邮件发到zhangrenjie@owecn.com给我们备档,我们会根据您的物品信息酌情考虑后再将相应的贫困地区或者贫困家庭的地址等相关资料发给您,您就可以进行爱心捐助。
因为我们将按您所提供的资料,把不同类型的衣服或者棉被安排到不同的贫困家庭。例如男性居多的家庭不太需要女式服装,而家里有小孩子的可以接收儿童服装和玩具,高寒地区不需要夏装,那里只需要厚冬装以及被褥等物质,书籍、生活用品可以寄往偏远山区以及高原学校。
考虑到您的爱心能够带动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如果您有数码相机或者能够拍照的手机,我们建议您能拍摄三张不同角度的实物照片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们,最好能够附上您此次捐物的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刊登到恩中国网站项目回访栏目并从而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注:您的资料我们会妥善保管,不会透露给第三方。对于您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信息请在电邮里注明,我们回访公布时会进行隐藏。请及时将您每一次的汇款、寄物时间、金额以及汇款或者邮寄时的存根票号发邮件告知我们备档,我们将在网上予以公布。
感恩中国网站项目捐助栏目:
感恩中国网站项目回访栏目:
http://www.owecn.com/projreturns
如果您想给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请您查看《感恩中国捐助需知》:
如果您想给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请查看《感恩中国助学纪实栏目》:
如果您对感恩中国捐助模式有疑问,请点击查看《感恩中国——捐助解答》:
如果您想了解感恩中国网站,请点击查看:
感恩中国视频报道:http://www.owecn.com/Video/
感恩中国文字报道:http://www.owecn.com/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