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某州贫困助学和物资项目捐助简介
19
物资追求重要还是精神追求重要?还是既要物资也要精神?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困惑,从人类生活规律来说,如果选择追求物资,精神追求肯定要滞后,很难有人做到精神和物资双丰收,就拿当地居民来说,他们所在的民族都有自己共同的信仰,闲暇之余,大家一起自愿制作佛器,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信仰,物资欲望不强烈,当然,这样的结论不够准确,总体来说,越是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信仰就越虔诚。
物资追求重要还是精神追求重要?还是既要物资也要精神?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困惑,从人类生活规律来说,如果选择追求物资,精神追求肯定要滞后,很难有人做到精神和物资双丰收,就拿当地居民来说,他们所在的民族都有自己共同的信仰,闲暇之余,大家一起自愿制作佛器,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信仰,物资欲望不强烈,当然,这样的结论不够准确,总体来说,越是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信仰就越虔诚。
20
游牧居民最大的特征就是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几乎与现代文明隔绝,孩子的父母只能靠传统的牧业为生,整天依靠放牧为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文盲率较高。父辈们的封闭思维也影响了孩子们上学的积极性。从2004年起,我就一直拍摄他们的生活,关于不重视教育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有部分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花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把子女送到学校,结果,孩子们的成绩很差,绝大部分初中毕业就不再读书了,在县城上过初中的孩子们,眼界自然比文盲父辈们开阔了许多,起码会说汉语,导致他们宁愿在街头游荡,也不愿意回到牧区放牧,这样一来,也让部分家长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21
曾有学者建议,鼓励当地人加入到外出打工的大潮中,面对不懂汉语,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现状,他们注定无法走到外界去寻找新的生活。受牧区居民婚姻观念比较原始,现代婚育观念淡薄,形成了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导致单亲,孤儿等问题较突出,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十几个子女一起艰难生活的家庭很多,孩子们不知道亲生父亲是谁,母亲也不知道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如果想要比较全面的书面解释这样的现状,我想,需要很长很长的篇幅,就像当地人说的,没有电,看不了电视,用不了电灯,天黑了你还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