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所属自治州贫困助学和物资项目捐助简介

图/文:张仁杰2014-05-03 查看数0
1
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说,什么地方最适合生活?大多数人的答案应该是城市,哪怕是非常小的县城,在生活上都比农村方便许多倍。最起码县城有水泥路走,有自来水用,还有更多的挣钱机会。哪怕是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的人,城市依旧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就算是靠体力挣钱,也比耕种田地活得精彩。
2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火车站基本都焕然一新。虽然出行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但驾车出行和乘坐飞机仍是某些固定人群的出行方式,而乘坐火车出行,才是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首选。随着铁路系统的日渐完善,从2012年开始,特别在人口大迁移的春运时期,一票难求的尴尬局面缓解了很多。但考虑到出行成本,高铁和动车等新型的火车种类依旧不被大多数外出务工者认同,主要原因是价格偏高。

3
青壮年带着挣钱的目的远离故土,远离挚爱的亲人寻找每个人的梦想,留守在故土的人们依旧按照固定的轨迹生活,奔走在乡间小道,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农村的夜生活相对简单,看看电视,打打扑克或者麻将,偶尔邻里之间谈论某某家的子女当上了老板,挣到大钱了,能够挣到大钱就是有出息的象征。
4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自然界的固有模式,时代发展了,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村民慢慢明白,有路才有出路,无路死路一条的道理。留守在家的居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配合国家出钱出力修建出山之路,山高沟深,实现村村通路绝非易事。

5
再多的水也不能全喝下,只能让其白白流走,山路难修,搭桥更不易,出门翻山,下山乘船依旧是当地部分山区人的真实写照。艰苦的自然条件促使更多有体力的本地居民翻山越水到城市寻求挣钱门路,从2004年开始,一直利用手中的相机镜头记录务工者的生存现状,无文化,无技术,无固定工作的外出人员,有一小部分沦落阶下囚。他们所犯的大都是偷抢和打架导致的伤亡案件。
6
如何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可以挣钱,是当今社会各界专家人士茶余饭后的话题,从挣钱角度来说,到底什么最重要?个人觉得,地段不仅是房地产的代名词,更是决定地区发展的最大筹码。边远地区,绝不可能有大企业投资,企业的生存底线也透露出地段的重要性,赔本的生意不做!既然吸引不了外来投资,当地有人脉关系,特别是官方背景的人士靠山吃山,开起了建材厂或者其他产业,地大人稀,发展空间受局限,特别是各路关系都需要打点,造成一些当地企业无法快速发展,有的还面临倒闭。
7
企业不适合在边远地区落地,当地居民也习惯了,他们依旧在农闲之余靠体力或者本地资源挣点儿小钱养家糊口。有人来购买山上的片石,当地居民就带上简单的工具上山,出力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些收入,一个愿意出钱,一个愿意出力,双方一拍即合。关于环境破坏问题,当地人认为不存在,山是石头生的,要这么多石头干啥?山高皇帝远,民不告官不纠!

8
再深的水只要有鱼,就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捕捞,更何况撬点儿石头就可以挣钱,自然就有很多留守在家的人们加入这个产业中去。身体尚健的留守男女们带着幼小的孩童们上山挖掘,小孩在石头上玩耍,大人则挥锤砸石的景象在当地十分多见。

9
山大,人少,地更少是山区的最为常见的地貌环境,活着的人要吃饭,肯定需要土地,砍树开荒种粮食也是无奈之举,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已经多年,对于深山区的居民来说,大树木早就砍光卖完了,不成材树木随处可见,没有必要把耕地种上小树,有土地可以种粮食,虽然种植粮食收益甚微,但有粮食才可以活命,手中无钱买米只能靠山吃山。
10
城乡发展一直有很大的差距,但文化的发展越发接近。在边远山区的乡镇上,城里有的乡里基本都有,甚至某些方面比城市更开放。红白喜事的歌舞团,婚纱摄影等一条龙服务团队随处可见,麻将茶楼馆沿街而起,如果遇上赶场日,流动三陪服务点也因男人们的需要而出现了。

11
值得欣慰的是,2012年开始,该地区政府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强硬打压名目繁多的吃酒之风,遏制其大肆蔓延。考虑到村里的居民不属于公务员范畴,无法发布政令进行规范,政府部门就把各村控制吃酒任务交与村支书和村长负责,并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中。如今,除了婚娶和丧事容许吃酒外,其余不在许可范围内。

12
尽管政府部门想尽办法控制吃酒之风,但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有的举手同意并配合,有的则认为,钱是我挣的,不偷不抢的钱想怎么吃酒就怎么吃。与此同时,吃酒配套产业歌舞团们也想方设法抢占各自市场份额,收费和往年相比略微有所提高,但表演节目的含金量也随之提高,每个县也有了县级明星。考虑到工商注册和文艺演出证件的审批有一定难度,当地绝大部分歌舞团都属于无证演出,毕竟老百姓也不可能向歌舞团老板索要发票和演出资质,喇叭能出声,人能唱歌跳舞就行。
13
人活一辈子为了什么?打工挣钱娶老婆生儿子。儿子长大了,肯定又要盖楼房娶儿媳生孙子,这也是当地大部分男人的人生规划。随着修建房屋和娶儿媳的成本加大,原本在外辛苦八年就可以返家盖房娶儿媳的父辈们,只能继续在外打工。当地人一般这样认为,赶上走运的话,一般在外八年抗战就可以把房子修好,如果不走运,遇上工厂倒闭,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及拖欠工资等情况,盖房子的梦想就要无限期地延迟了。
14
过年了,杀年猪是山里人的习俗,接下来的一年内,日常的吃肉和吃油就靠这头猪。如今,随着时代的进程,父辈们也开始转变一些固有的观念,养猪划不来,过年不杀猪一样过年,他们也开始把盖房子的钱用到子女的求学上,子女考取大学,基本上没有多余的钱盖房子了,只能等子女大学毕业了,有本事挣大钱了才盖,如果子女考取不了大学,女孩不用愁,男孩就要抓紧盖房了,没钱借贷也要盖,高中毕业的儿子年纪大了,再不盖房就找不到儿媳了。

15
在边远山区,特别是还没有通村公路的地方,修建房屋的运输成本比平原地区要高出很多,因此,房子也是人生中最大的工程了,然而,为过世的亲人修建墓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这也不是硬性指标,有钱的人家可以修建豪华气派的墓地,没钱也可以不修。
16
父母出门打工,子女留家读书,这不是某个地方的专利,应该说是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留守在家的子女交给学校老师,父母则负责寄钱回家。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既然我把孩子和钱都交给学校了,孩子吃的好不好,成绩好不好与家长无关,与学校的老师有关。

17
计划生育的大力实施,人口数量也发生一些变化,不仅当地学龄儿童数量减少了,而且还有部分有能力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到打工的地方上学,从而导致在乡村学校就读的儿童人数急剧下降,很多地方不得不撤校,大多都合并到乡镇上的中心学校。由于路途遥远,学生只能选择吃住在学校,每星期也只能回家一次。
18
在乡镇中心校,有住宿条件的学校,从一年级开始住校的学生就占大多数,孩子们年龄尚小,自理能力差,学校老师的压力随之增大,有条件和负责任的学校一般都会安排孩子们定期热水洗脚,绝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能力给孩子们安装洗浴设备,洗澡问题只能搁置不谈。
19
缺情不缺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他们的父辈选择出门打工,首先感谢改革开放,没有开放二字,他们有可能一辈子都呆在大山里,呆在自己固有的土地里养家糊口。如今他们可以自由出门挣钱,虽然苦但可以让他们的下一代过上好日子,他们的子女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吃喝不愁的同时上学还有足够的零用钱,他们的子女因此可以拿钱买到很多来路不明的小玩具和无安全保证的小食品。

20
儿童之间的打闹可以理解为正常,如果返回家中的孩童们不听身边年迈老人的教导就不怎么正常了,或许是叛逆,或许是对老人的言语置之不理等多方原因,留守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格孤僻,我行我素。通过十年里镜头里的记录,如果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孩子,一般行为都受爸妈控制,反之,爸妈不在身边的孩子,一般都不接受年迈老人的管教,特别是留守儿童上了初高中,打架,逃学,混迹社会者大有人在。

21
重病家庭和残疾儿童在农村不是少数,应该说是一个群体。脑瘫、白血病和进行性肌肉萎缩等重大疾病的到来,使这些家庭陷入非常艰难的困境,后天的残疾和重病家庭还不纳入其范畴。面对需要大量钱财而且医治无望的疾病,大部分家长只能选择放弃,小部分家长一再坚持,但最终都以人财两空的局面来结束。
22
外出务工几十年,终有一老,人老了,打工地方的老板不可能为你养老,最终的归宿还只能是从小生活的农村老家。当初之所以出门打工,也是因为老家贫困,希望可以挣钱回来,改善自己家庭的生活。现在老了,叶落归根了,用自己一辈子的积蓄为自己或者为子女盖了新房,让儿女们成家立室,养儿育女。成年后的子女们再次踏上父辈的打工之路,返家老人还要为他们的孙辈们操劳,这样一来,老一辈的打工者身份发生了变化,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结婚育子的年代,可是,他们终究还是老了,体弱多病的他们居住在边远农村,交通极度不便,并面临着生病无人照顾,看病不便,看病没钱的尴尬局面。
值得高兴的是,居住乡镇和县城的留守家庭相对农村来说,比例大为降低,他们的父母大都有自己的工作或者经商,上学和放学一般都有大人们接送,县城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高于乡镇,也有乡下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县城或者更好的地方读书,无奈的是,人力和财力无力支持。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城市里开始胎教,开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农村的孩童们只能按部就班地在乡村学校读书,绝大部分乡村小学受条件限制,没有开设英语和音乐等课程,地理上的边远和教育上的落后,致使他们的人生及其发展可选择性不多,能够凭借优异成绩考取大学者有之,但很少......
 
某省所属自治州贫困助学和物资项目捐助计划:
1、乐群小学4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太坪小学7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3、鼓楼小学4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4、水坡小学1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5、金坪小学45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6、江家村小学6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7、白沙坪小学8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8、泗井水小学12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9、段德昌中学33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0、白沙坪中学1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1、杨柳池小学19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2、谭家村小学15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3、旗峰坝小学32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4、水布垭小学15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5、药会埫小学18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6、耀英坪中学16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7、某县第一高中5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8、某县第二高中54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19、某县第三高中31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0、江汉希望小学4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1、巴东希望小学12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2、丘湾初级中学23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3、某市第二中学12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4、某县第一中学99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5、长岭初级中学15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6、大支坪民族初中27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7、野三关初级中学27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8、野三关民族小学25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29、杨柳池民族初中25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30、水布垭民族小学15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31、清太坪民族小学50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32、清太坪民族中学31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33、某县民族实验中学21名贫困生“一对一”助学捐助。
34、该州某县在校贫困学生需要书籍、字典,以及各类文具捐助。
35、该州所属村民居民贫困人群新旧衣服、被褥、鞋子等物资项目捐助。
 
感恩中国网站助学捐助方式:
请把您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或者工作单位以及所要捐助的贫困生编号、您选择的助学类型发送电子邮件到zhangrenjie@owecn.com以便我们备档。

爱心助学类型分为以下几类:(该同学默认捐助类别为B类)
B类:捐助贫困生至高中毕业(初中毕业以前每学年600元,高中阶段每学年1200元)。
C类:捐助贫困生至大学商议(初中毕业以前每学年600元,高中阶段每学年1200元。贫困生如果考取大学,贫困生家庭、捐助者及感恩中国共同商议资助该生大学学费及其在校生活费的具体数额,捐助者独自完成大学阶段捐助)。
D类:捐助贫困生至大学(初中毕业以前每学年600元,高中阶段每学年1200元,大学阶段每学年1800元,大学阶段捐助额超出1800元的部分,由感恩中国寻找另外一位或几位捐助者共同捐助)。
 
注:您的资料我们会妥善保管,不会透露给第三方。对于您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信息请在电邮里注明,我们回访公布时会进行隐藏。请及时将您每一次的汇款、寄物时间、金额以及汇款或者邮寄时的存根票号发邮件告知我们备档,我们将在网上予以公布。
 
感恩中国网站项目捐助栏目:


感恩中国网站项目回访栏目:
http://www.owecn.com/projreturns

 
如果您想给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请您查看《感恩中国捐助需知》:
 
如果您想给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请查看《感恩中国助学纪实栏目》:
 
如果您想了解感恩中国捐助模式,请查看《捐助解答》:
http://www.owecn.com/answers
 
如果您想了解感恩中国,请点击查看:
感恩中国视频报道:http://www.owecn.com/Video 
感恩中国文字报道:http://www.owecn.com/reports
评论字数不超过200字!

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