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公社---80后的“中国良心”
张仁杰个人肖像
标签一:自由职业 矛盾一:一切为主业
武术教练、保镖、英语教师……张仁杰的工作五花八门,而这些自由职业都是为了维持一家名为“感恩中国”的网站的运营。
选择与坚持:为了生命
标签二:网站CEO 矛盾二:寒酸似乞丐
“感恩中国”是一个专门采写和刊登那些僵坐在生命阴湿中的弱势人群生存状态,以为其寻求救助的公益网站,张仁杰是这家网站的创始人和负责人。 目前,通过“感恩中国”获得救助的病残、流浪、贫困家庭、贫困孤残儿童助学等弱势人群已达16800多人,网站成为诸多网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中国感恩门户网站和中国最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公益门户网站。 而这家“声名显赫”的网站的办公场所仅是一个在楼梯下隔出的1米宽、1.8米长的小空间。它的固定资产是一部价值300元的二手电脑和一台好心人资助的数码相机。张仁杰是这家网站唯一的员工。
标签三:北漂一族 矛盾三:足迹遍四海
“蜗居”在1.8平米的网站“工作室”里,按说张仁杰当算“北漂一族”了。不过这里只是“感恩中国”网站的“服务器”。为了接驳足够多和足够真实的救助信息来支撑网站的存在价值,他更多的时间是行走在四川、贵州、云南、青海这些地方的穷乡僻壤,采写那些疾苦和脆弱的生命。
标签四:年轻人 矛盾四:人称“活菩萨”
这个1984年出生的青年身体健硕、精神饱满、帅气而干练,若非捕捉到他言谈和神情中不时无意流露出的一丝丝沧桑与凝重,即与同龄人无异。不过一批批受助者、亲历者及网友动情至深而奉上的“活菩萨”、“中国的良心”、“中国现代社会最可爱的人”等称号,恐怕会成为很多一般年轻人不可承受之重。
出生在安徽一个农民家庭的张仁杰曾因贫辍学。离家谋生的日子里,他做过砖窑工、挖煤工,电工、焊工、业务员,捡过垃圾,1999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就读了武术学校,毕业后经朋友介绍在北京做散打教练兼家庭英语教师和英语翻译。其间,他开始救助街道上的流浪儿和无钱就医的病患儿童,花掉了4万元积蓄。 张仁杰非常敬佩自己的母亲,她曾经收留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孩,后来变卖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为女孩治病,不幸女孩还是去世了,母亲一直把女孩从医院抱回家,不肯放手。所以当很多人问张仁杰为什么会有这种坚持时,他说:我是一个农民,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公益”、“慈善”这些东西,只是知道母亲常说对那些有困难的人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就是农民这种最朴素的观念。
2005年初“感恩中国”网站创办。此后,张仁杰便如一头不知疲惫的奔牛奋蹄在西部边远地区的深山、浅丘和平原寻贫访苦,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一段段撼人肺腑的人生冷暖。
5年来,透过手中照相机的取景器,张仁杰真切地看到了被记录者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冷暖人生。他记录的故事给网友带去了感动和感慨,也收获了网友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包括我在QQ开博,腾讯网友的回贴和捐款,都对我是一种极大的支持”。但面对各种声音,张仁杰都“无时间去品味,惟有我自己知道,需要记录的人太多了,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踏踏实实写出他们的冷暖人生应该是我最急需做的”。
几年下来,张仁杰说自己真的很累,事无巨细,“感恩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亲自完成,经常是白天在外面忙了一天,深夜回来还要更新网站和博客,整理短信,第二天一早五六点又出门了。“有时候真想关了电话好好睡上一觉”,这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 饥饿、体力上的劳累和情感上的压抑,都曾将他逼出放弃的念头,想丢下手中的照相机一走了之,想重新回到都市里寻找一份看起来体面的工作。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下来,道理很简单:和那些垂死挣扎的人相比之下,我有什么资格谈放弃?和他们相比之下我难道不幸福吗?
2009年,各种评选和颁奖的电话都被张仁杰婉言谢绝,“不是我不想要荣誉和光环,而是我实在是没有勇气站在领奖台上高举双手摇摆着奖杯。要知道摇摆奖杯会浪费我的时间,浪费我去记录的时间,浪费被记录者生与死的周转时间。在生命和荣誉面前,我坚持选择生命!”